
由南藝大音像紀錄所吳永毅老師所帶領的口述歷史拍攝小組,於2019年3月28日到善化區牛庄里進行家庭相簿的訪談以及拍攝,過程中經由口述訪談所提供的線索之中,受訪者之一的兒子吳承翰帶著拍攝小組實地重返老家的舊址,訪談中說到曾祖父蓋的老家因為後代子孫分家的關係,從一戶變成四五戶,從有大庭院的古厝變成三四十坪的透天新宅。因為老家分給吳承翰叔叔的緣故,父親後來至牛庄里蓋房(現在的家)。
吳承翰在訪談中回憶起小時候,因為在家旁邊種滿甘蔗又有台糖鐵軌,幼年時期曾看過台糖火車載滿一車子的甘蔗,小孩在後面沿路撿甘蔗,直呼這樣的景象很有趣。現在的台糖鐵路因為長時間沒有行駛,如今上面蓋著一層厚土快要看不見鐵軌的痕跡。台灣糖業改從進口後,家裡開始種花生,附近滿滿的花生田,過去也曾看過在庭院裡鋪滿帆布在上面曬滿花生。同樣也是受訪者的承翰父親,吳丁富,向我們說要乾花生還是要濕花生都是取決於農會或客人的要求。除了種植花生之外,吳丁富過去念的是化工,退伍之後在皮革工廠工作一段時間,熟稔皮革買賣又有一技之長後決定自己出來創業。
拍攝小組訪談的地方正是他過去存放皮革原料的廠址,可以看見貨櫃上放滿原料桶旁邊還有一台堆高機。吳承翰訪談中提到,在他國高中時,家裡的皮革買賣生意已經不如以往,因為皮革原料這是個重污染的工業,許多廠房紛紛移至越南和中國大陸,來不及做產業轉型已經錯失了機會,導致這個夕陽工業在台灣越來越難生存。盡管在吳丁富退休後,兒子吳承翰沒有承接父親的工廠,在家裡仍然能看見一些過去所留下的皮革原物料。